本文转自:南京日报
□ 芮天舒 祁绩
“逐梦新时代不息,踏浪扬子江东去;遇见江来,写下壮丽诗篇……”在南京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的“荣玮音乐工作室”里,音乐制作人荣玮正带领乐队排练歌曲《遇见江来》。
2009年至今,荣玮公开发表原创歌曲近百首,不断以音符谱写梦想和弦,让创意奏响城市乐章。
用动人旋律反映美好家乡
荣玮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家乡始终是他最喜欢的创作题材。
2015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荣玮从报纸上看到消息后,灵感乍现,创作出歌曲《江北!江北!》。荣玮通过轻松欢快的节奏配合朗朗上口的歌词,抒发了对江北新区美好未来的期待。
歌曲在音乐平台发布后获得大量点赞转发,不久之后,“荣玮音乐工作室”正式落地江北新区,2021年底入驻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
随着工作室的成立,荣玮创作的劲头更高了。2022年5月,他将目光聚集于江北新区长江大保护题材,创作了歌曲《遇见江来》。
“歌曲开头以童声演唱的《长江之歌》片段,唤起人们对长江的依恋之情;中间部分通过‘清沙百鸟归、碧水青鱼欢、生态滨江风光旖旎相伴’等歌词,描绘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画面;最后高潮处呼吁大家用实际行动爱护环境,保护长江。”
在荣玮眼中,一首首歌曲如同一块块拼图,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美好画卷。
用红色歌曲传递信仰力量
近些年,荣玮还将大量精力投入红色歌曲的创作,而这一切要从2017年说起。彼时,市文联组织创作《信仰之歌——雨花颂系列歌曲》,身为南京市音乐家协会会员的荣玮为该系列歌曲之一的《爸爸》谱曲并演唱。他是参与该项目最年轻的曲作者。
《爸爸》讲述的是雨花英烈李耘生与儿子最后一次相见的故事。1932年4月,中共南京特委负责人李耘生被捕入狱。为确认身份,敌人抓来他年仅2岁的儿子进行辨认。“爸爸!爸爸!”孩子撕心裂肺的呐喊,让李耘生的身份再也隐藏不住……
荣玮经过三天两夜的构思,结合专家老师的指导建议进行了46次修改,最终完成了《爸爸》的谱曲和演唱工作。他用看似平缓克制、实则情感充沛的旋律,突出展现李耘生对信仰的坚守和对亲情的眷恋。
《信仰之歌——雨花颂系列歌曲》获得江苏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荣誉奖,歌曲《爸爸》在中共中央组织部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中获二等奖,同时在江苏省“微党课”视频征集评选中获一等奖。
荣玮希望通过这样的探索,让正能量的传播更与时俱进、让主旋律的乐章更嘹亮激昂。
让社会工作拓展创作视野
这些年,荣玮积极参加社会团体工作。在他看来,这也是为音乐创作积累素材、拓宽思路。他还通过社会团体工作,积极帮助音乐教育工作者提升专业能力。
曾有音乐教师向他请教创作歌曲的秘诀,荣玮回答:日常的积累非常重要,“所谓‘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当你真正为一件事物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你自然会对这件事情生出情感,它也会让你的内心更有温度。”
荣玮毫无保留地传授了自己训练模式——每天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训练乐器演奏技术,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听不同风格的歌曲、了解市场风格走向、研究不同音乐编曲软件的使用等。他认为,“要永远做音乐上的学生,创作不息、探索不止。”
倍悦网-杭州在线配资-在线配资机构-股票配资账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